代紅利收獲的紅薯
亳州新聞網訊 “在村‘兩委’的幫助下,今年俺家種了20多畝‘西瓜紅’紅薯,每畝收入在2200元以上?!痹诿沙强h小澗鎮齊山村,脫貧戶蔡琳和妻子代紅利樂呵呵地說。
今年51歲的蔡琳,一家三口人,兒子肢體殘疾。2014年,經村里識別,蔡琳一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,按照“應享盡享、應扶盡扶”的原則,開始享受扶貧政策,并成功脫貧。
盡管如此,蔡琳心里卻不是滋味,“人不怕窮,就怕志短。戴著貧困戶的帽子。俺心里一直很憋屈,自己有胳膊有腿的,不能光靠政府幫扶過日子,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奮斗才能過上好日子!”
在村‘兩委’的支持幫助下,蔡琳流轉了50畝土地,種植了6畝水稻、20多畝玉米、20多畝“西瓜紅”紅薯。為了幫助蔡琳更好地發展紅薯產業,針對資金不足的問題,村里幫他申請辦理了5萬元扶貧貸款,同時,幫他聯系了鎮農業綜合服務站農技人員指導管理。
采訪中,蔡琳感慨地說:“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的,但我相信,通過政府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,希望的大門會向我們所有人敞開的。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,感謝幫扶干部的扶貧,我要自己創業讓日子越過越好!”
齊山村黨委書記徐建亮說,面對貧困,蔡琳用實際行動詮釋了“貧困并不可怕,就怕有心人”,在他的影響下,原來有“等、要、靠”思想的貧困戶現在也行動起來,靠勤勞的雙手自力更生,過上了好日子。
(朱強 胡瑞洋 記者 李鵬)